《冷链物流“彭于晏”——33岁副教授拿下河南首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由郑州冷藏物流为您提供,
《冷链物流“彭于晏”——33岁副教授拿下河南首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是关于冷藏物流和物流运输及冷链食品等的相关知识,相信《?冷链物流“彭于晏”——33岁副教授拿下河南首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会给您带来帮助增加知识!
明明可以靠颜值,他却偏要拼实力
《河南冷链物流五十人》
第三站
约访了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物流与电商学院党委书记
于晓胜
初见时惊讶于他的年轻
交谈中折服于他的学识
简单的黑色商务休闲装
没有距离感的同时又不会显得随意
一副无边框眼镜
与他低调谦和、温文尔雅的气质相得益彰
同事评价:玉树临风、年轻有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副院长李艳菊教授跟于晓胜同在一个办公室,在她眼中“于教授勤奋好学,为人谦逊,进步很快。从普通老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后来的副院长、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今年9月份进一步被提拔任命为学校物流与电商学院的党委书记。”
“年轻有为!带团队很用心。冷链物流科研创新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很有向心力,成员成长非常快,”李教授说,“于教授可是一位玉树临风的帅哥,内心有点文艺,关注细节,关注温度,为人处世的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但在工作上很严谨,很有科学精神,是什么就是什么。”
物流科班博士选了冷链赛道
于晓胜是理科生学了文科专业,1998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此与物流、与郑州结缘。
2002年本科毕业到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任教期间攻读了物流与供应链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高校合并成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继续留校任教的于晓胜又攻读了物流与供应链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与河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2009年七年间,于晓胜的研究领域并不固定,从第三方物流,到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于晓胜都曾摸索过。
2009年初,国务院发布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把物流定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一。“我当时非常仔细研读了国务院发布的整个文件。”于晓胜捕捉到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关注,而他对比后发现,他之前的研究方向,冷链是可以全部涵盖的,再加上2008年也做了一些冷链物流的课题,所以从2009年,于晓胜把所有研究聚焦到了冷链物流方向。
动态黑色音符
高校合并,为冷链研究打通全链条
2012年,于晓胜的研究团队迎来一个大的机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校结合物流业转型发展契机出台学科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物流专业建设。
“过去我们做冷链可能还不是特别自信,因为冷链工科的成分也很多,对于大部分文科背景的团队成员来讲,会有一定的压力。但两个学校合并之后,你会发现整个冷链需要的所有专业我们学校都有,它一下子打通了。”于晓胜说,过去他们是一个专业在做冷链研究,现在是整个链条、牧工商一体化的专业集群在做这个事情。
这个专业集群服务了整个产业链,上游有畜牧养殖,中游有食品加工,下游有商贸流通类专业:电商、物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工商管理、会计、财务......技术支撑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比如说制冷技术、食品冷藏技术、空调暖通这些智能技术,学校都有专家在研究。团队把原来欠缺的技术短板、工程短板都补齐了。
拿到河南第一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于晓胜”三个字,很容易搜到各种荣誉和成就。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于晓胜抓住机遇,申报了冷链物流省级课题,当时全省申报冷链物流省级课题的人并不多。
同年,《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出台,提出河南省物流发展“1+10”模式布局。(“1”是指郑州这一个国际物流中心, “10”是十大行业物流。)在这10个产业里,食品冷链物流排第一,花卉物流、医药物流也同样需要冷链。凭着对行业发展的足够了解和对政策的充分解读,于晓胜敏锐觉察到冷链物流对河南省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0年开始,于晓胜带领学校团队成员将研究重心全部转到冷链物流研究。
2012年,于晓胜带领团队冲击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次没有立项,他就和团队一起反思,从全校整个产业的角度去梳理,终于在2015年拿下国家社科基金。这是河南省第1次拿到冷链物流类国家社科基金。
制定冷链标准是重中之重
“河南自然资源禀赋,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也有一些非常好的企业,体量很大,但冷链标准有短板,基础设施有短板。”于晓胜说,过去河南冷链物流企业小、散、弱、乱,比如说果蔬的流通率,河南全省不足30%,全国平均水平大概在35%左右,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冷链流通率约为95%~98%。就是说在一些特定领域,河南连全国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2017年,河南省商务厅委托于晓胜团队起草了《河南省物流业转型发展三个工作方案》(豫政办〔2017〕126号),其中第一个方案就是冷链物流的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于晓胜说:“当时我们在这个方案中就提出了对标行动。我们河南省冷链物流标准要向国家看齐,向其他一些更先进的省份看齐,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冷链物流强省。
河南是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2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3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4位,速冻食品、鲜肉及肉制品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2%和13%,整体自然资源丰富。
“虽然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河南却连一个冷链物流标准都没有,这说不过去。还有这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标准在谁手里,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于晓胜说,“我们得把最大的短板补上,制定河南冷链物流标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实现0的突破。天津冷链物流的标准是8个,并且还在持续增加。我们要把自己纳入到更高的平台上,这样行业发展才会更快。”
服务企业拒绝纸上谈兵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于晓胜作为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行业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制冷学会冷链物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物流协会专家、工信厅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专家、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他本人及其团队经常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答疑解惑。
“高校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他的研究长期停留在理论,纸上谈兵,绝大部分成果束之高阁。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一定要经常深入企业去调研。”于晓胜说,“我到你的企业去,那么你有什么难题?有什么困惑?在经营当中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我就会给你针对性的指导。”
于晓胜举例说,像一些物流公司,想要申报示范物流园区、冷链专项资金等政府项目,但是员工层次不高,不具备写这种材料的能力,他们就帮企业把想法转化成申报材料。再比如有些企业困扰要不要开辟一个新业务,他们就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帮企业做论证,告诉企业值不值得在这个领域投资。
物流教学只选当年教材,新生入学就要进企业
“河南的物流从业人员,大学本科学历不足5%,人才短板一直是物流业面临的大问题。”于晓胜说,很多人对物流的认知还停留在10年前,其实现在的物流业已基本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尤其是国家已经将物流、快递当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定位再加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意味着物流业将进入到一个更高速、更智能化、更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为了让学生不跟行业脱轨,学校选教材时要求不能选三年以前的教材,于晓胜教的课,只选当年的教材。即便是这样,于晓胜仍认为现在的教材起码比行业实际发展落后3~5年时间。
“所以说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物流行业从业者来说,非常关键。到企业见到我的学生,我都会建议他抽时间再把学历提一提。”于晓胜说。
因为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行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得到良好发展,于晓胜他们做了很多工作:
新生入学,组织直接去企业。从一入学就告诉学生物流行业是什么样子,让他对行业有个认知。
入学教育邀请优秀校友现身说法。比如请顺丰华中分拨区河南总经理张锦忠来讲课,一介绍这是咱们学校哪一年入学的前辈,学生们更能感同身受。
大二大三抓竞赛。一方面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做一些方案参加竞赛,另一方面大三暑假可以选修校企合作的暑期小学期课程,让学生到企业去上课。
“现在这一周我们停课了,老师带着学生到各个物流企业去学习。像我们昨天去了三全和思念做调研。”于晓胜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实验室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花大量的精力去组织校企合作和专业实习,多管齐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整个行业非常熟悉。
专业建设只争一流,物流学生更应脚踏实地
于晓胜团队已探索出“多维”立体课程体系、分流分类双渠道人才培养方案、“五力”协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专业建设新举措,“十年磨一剑”,专业开办19年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确立了冷链物流特色领域在河南省的强势地位,通过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在全国冷链物流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河南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黄埔军校之美誉。
于晓胜说:“货是一车一车拉出来的,这个事实你永远无法逃避。从事物流行业累点苦点是肯定的,这个行业需要脚踏实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从创办至今累计毕业生数量4000多人,而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同样一个专业毕业,能够一路在物流行业坚持下来的,往往比反复更换行业和从事物流以外行业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摘自<河南冷链物流周刊>
河南以利鲜程货运有限公司
《冷链物流“彭于晏”——33岁副教授拿下河南首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来自郑州冷藏运输,以利物流觉得《冷链物流“彭于晏”——33岁副教授拿下河南首个冷链物流国家社科基金》是不错的知识,对我们会很有帮助,更多的好的内容尽在本站!
相关链接:郑州冷链物流,郑州生鲜物流,郑州商超冷藏物流.郑州仓储物流,郑州冷藏运输,郑州物流配送,河南冷链物流,河南生鲜物流,河南商超冷藏物流.河南仓储物流,河南冷藏运输,河南物流配送 http://www.zzyili56.com/